文化線上行/
書展經典講座重溫

 書展經典講座重溫

重溫近年香港書展經典講座,親炙名家風範,一起投入一場文化盛宴!

名作家講座系列

自2005年起,香港書展與《明報》及《亞洲週刊》合辦的「名作家講座系列」一直是書展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動,每年更吸引大批讀者入場一睹文壇巨匠風采。
香港書展2022 : 蔡瀾傾計會
 
香港書展2022 : 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
 
香港書展2022 : 西西的多重宇宙 小說、新詩、評論
 
香港書展2022 : 鄭明仁《香港文壇回味錄》新書發佈會
 
香港書展2022 : 菜姨姨 x Chocolate Rain 同你說故事‧講創作 《百家村的這一家》
 
香港書展2021: 小說家的工作
 
香港書展2019:無限時空中追尋無限未來——倪匡與衛斯理的科幻世界
倪匡由當年的創作,談到最欣賞的香港推理小說作家,以至今天的生活逸事、與太太的感情,全程90分鐘妙語連珠。
香港書展2019:白說:讀書、閱人、知時
白岩松分享,越是新媒體的時代就越應提倡讀書,因為書中有常識、有理性、有信仰。
香港書展2019:人生的虛構與小說的真實——從麥家《人生海海》說起
同時在作家與編劇之間不斷切換身份的麥家蟄伏八年,懷着敬畏之心書寫了關於故鄉的新作《人生海海》。他與馬家輝圍繞文學和電影作深入討論。
香港書展2019:在歷史中遊蕩的未來——《琥珀》中的歷史鏡頭 
曾於美國華爾街工作,後移居香港從事寫的聞人悅閱。中長篇小說《掘金記》、《琥珀》分別獲選《亞洲週刊》年度全球十大華文小說。
香港書展2019:時代困境中的知識分子——從梁啟超到我們
許知遠說「年輕人在困惑迷惘的時候,要去尋找自己的同伴,要尋找那些有趣的人、讓你激動的人,讓你興奮的理念,慢慢做準備。」
香港書展2018:人生裡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天長地久》讀書會
龍應台訴母女恩情。從日常事感悟人生,表達對父母輩的感恩,珍惜片刻就是天長地久。
香港書展2018: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幾米談繪本創作的故事
作品遍佈世界各地的著名繪本作家幾米,大談「讀書」的深義,以及創作繪本時的靈感故事。
香港書展2018:往事與《今天》
約四十年前,芒克與北島等人聯手創辦了《今天》文學雜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成為中國當代詩歌發展中繞不開的里程碑。
香港書展2018:追念劉以鬯先生 —— 「文壇宗師」的花樣百年
劉以鬯先生不僅影響了一代香港文壇,其作品在推動華語文學甚至電影界的發展進程中做出的重大貢獻。講座邀請羅佩雲(劉太)、梅子、許子東、東瑞、臧敬等嘉賓出席,與廣大書迷一同追憶以及向劉先生致敬。
香港書展2018:一件很小很美的事
駱以軍帶來最新作品《匡超人》,跟讀者會晤交流。
香港書展2018:「破解張愛玲的三個秘密」講座
張愛玲小說版權擁有人宋以朗和學者馮睎乾帶來「破解張愛玲的三個秘密」,揭開張愛玲作品中不為人知的一面。
香港書展2017:笑對生命落差,不怕從頭再來
經歷低谷後東山再起的內地影后劉曉慶,將自身對抗逆境的第一身體驗娓娓道来。
香港書展2017:折疊北京 - 一次打破不平等的實驗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以科幻文學訴說社會問題的理念。
香港書展2017:文學書寫做為一種職業
寫作種類五花八門,以「專業讀書人」自居的唐諾,為書迷解答投身文字工作的可能性。
香港書展2017:文學經典的形成與閱讀
著名內地作家、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韓少功,將解構文學經典何以形成、讀者如何從中吸取養份並消化到生活當中
香港書展2016:從失落的一代到人工智能的第一代
台灣家喻戶曉的政論節目主持人陳文茜與讀者們分享她對這個時代的觀察,「從失落的一代到人工智能的第一代」,一同探討社會趨勢及新世代面對科技變革的困境與轉機。
香港書展2016:龍頭如何成鳳尾-灣仔江湖的男人,和他的男人
龍頭鳳尾,就是「牌九」中的排頭牌方法。由書名就可見小說江湖氣息濃厚。馬家輝前後十八萬字,描述當年孫興社龍頭大佬陸南才的半生傳奇故事。
香港書展2016:幸福,可以透過努力嗎?新書讀者見面會
面對全球社會的集體焦慮,龍應台鼓勵每一個人把自己看成是一根小小的蠟燭,點燃它,再黑的房間都會亮起來。
香港書展2016:混亂時代的文學選擇
榮獲2016年度「國際安徒生獎」的曹文軒,攜同滿載莊重憂鬱風格的兒童文學,探討「混亂時代的文學選擇」。
香港書展2015:人生的三個覺醒
中國學者兼作家周國平,帶來散文集《覺醒的力量》及隨筆《人生不較勁》,與讀者探討人生的三個覺醒。
香港書展2015:聶隱娘
憑着《刺客聶隱娘》摘下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的台灣導演侯孝賢,以及編劇之一的謝海盟,一同分享編寫劇本及拍攝的苦與樂。
香港書展2015:講故事
中國內地網絡作家張嘉佳,從線上走到紙上,出版小說、寫劇本。2013年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年銷量破400萬冊,《擺渡人》被王家衛改編成電影。
香港書展2015:那麼大的離散,那麼小的團圓
上海80後作家張怡微是兩岸多項文學獎的得主,她的文學養分來自兩岸互通。她與讀者細說「那麼大的離散,那麼小的團圓」。
香港書展2015:文學的山河
內地作家遲子建出生於中國最北端的漠河,其作品充滿故鄉北方平原純潔浩蕩的特點。她與讀者從《額爾古納河右岸》到《群山之巔》,遊走文學的山河。
香港書展2015:「出走•走出」旅遊美學 
大馬旅遊達人、資深旅遊專欄作家、旅遊文學作家李桑認為旅遊就是生活,提倡漫遊、主題深度遊。他與蔡瀾討論「出走•走出」的旅遊美學。
香港書展2015:漫談,亂談
來自湖北農村的腦癱詩人余秀華在網路走紅,詩歌作品圍繞親情、愛情及生活。她的作品曾成為內地20年來銷量最高詩集。她與香港詩人廖偉棠「漫談,亂談」。
香港書展2014:國民黨員毛澤東
台灣作家李敖攜子李戡,帶著新書《國民黨員毛澤東》登陸香港書展。書中以共產黨員毛澤東參加國民黨之行事主體線,牽帶許多相關人物,勾勒時代風雷。
香港書展2014:一個村莊里的文學與中國
第二位獲頒「卡夫卡文學獎」的亞洲作家閻連科,攜同長篇小說《炸裂志》,暢談村莊內的文學與中國。
香港書展2014:從讀書人到寫書人
耳熟能詳的電影《金陵十三釵》、《歸來》的原作者嚴歌苓與讀者分享她從讀書人到寫書人的心路歷程。
香港書展2014:蕭紅,黃金時代
香港導演許鞍華在《黃金時代》中,將1930年代作家蕭紅短暫但戲劇化的一生搬上銀幕。
香港書展2014:王道劍出 誰與爭鋒
封筆多年的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劉兆玄,再以筆名「上官鼎」出書,重出「江湖」的他闡述新作創作源起,以及他對武與俠的體會。
香港書展2014:大陸作家的奢侈與困境
被譽為「天才少女」的中國內地年輕作家蔣方舟由自身創作經歷出發,分析大陸作家當前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香港書展2013:當文學遇到書
曾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內地文學界最高榮譽獎項的作家王安憶,擅於從平凡故事探討人性和自然規律。她暢談她對文學出版業受資本和網絡世界主導的看法。
香港書展2013:旅行是後天混血的過程
台灣著名作家兼廣告人李欣頻被譽為華語世界的「文案天后」。她和大家細數一邊旅行,一邊打造自己創意版的生活與工作方式,足跡踏遍全世界。
香港書展2013:微喜哀傷—重寫與重行
兩位女作家新書中的“微喜”,“哀傷”作為標題,以“重新與重行”為主題描述人生經歷及對生命的回顧與反省。
香港書展2013:探索歷史真相之旅.中華根 
中國歷史學家及作家易中天教授與讀者一起暢談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根基。
香港書展2013:原鄉與我的創作
祖籍蒙古的台灣著名文學及藝術家席慕蓉細說她1989年蒙古之行與創作之間的起承轉合,並即席以豐富情感朗誦其著名詩作。
香港書展2013:「書寫的人」是什麼生物 - 潘國靈
香港小說作家兼文化評論人潘國靈,曾獲多個文學獎項。他與讀者分享到底「書寫的人」是什麼生物。
香港書展2013:半生書緣.我的文學路 
旅居美國的台灣文學作家李黎,原名鮑利黎。她早期的作品以描寫海外華人鄉愁為主,但在1989年經喪子之痛後,她以其子投影,由一位聰慧男孩為創作原型,並常蘊含對生命重生的不妥協意念。
香港書展2013:張愛玲.愛情.聖杯
生於馬來西亞的評論家及作家林幸謙,從女性主義及精神分析的方向寫對張愛玲的評介,並對之前的張學論述進行整理及批評。
香港書展2013:台北的少女學 
台灣作家李維菁於2011年憑處女作《我是許涼涼》獲得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出來一個叫「少女學」的概念。她說少女學就是人近中年的女生,對於純真的信念仍然有所堅持的狀態。
香港 書展2011: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以網路故事打嚮名堂的台灣作家九把刀,鼓勵現場年輕人「放棄夢想也是一種勇氣」,因為這才有機會找到能夠發揮天分的志業。
香港 書展2011:用科幻的眼睛看現實
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出席香港書展活動,用科幻這樣一種獨特的角度來看現實,包括環境與經濟,社會和政治。
香港書展2011:中國80後、90後的謀生狀態
被譽為"日本韓寒"的中國通加藤嘉一在香港書展總結過去48個高校演講精華,看中國糾結的80後、90後,看中國社會百態。
香港書展2011:從博覽群書到文藝創作
台灣作家施叔青的歷史感強,喜歡寫大河小說,以時代大背景刻畫人物。她認為讀書可以充實人生、讓人認識自己。
香港書展2011:化敵為友 - 寫作路上的四大敵人
香港作家胡燕青說,寫作路上有眾多敵人,首要為過活,閱讀和書寫。要關心世界以及對世界保持好奇心,關心周圍的人以及對事物保持熱愛,閱讀亦要保持批判眼光。
香港書展2011:語言
"在萬事萬物中,我選擇做果實。"這種以無言對有言,以不說對說的態度就是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池莉的真實寫照。
香港書展2006: 金庸與讀者座談
查良鏞先生分享寫作心得,吸引四千一百名讀者到場一睹查大俠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