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2010 新聞稿

24
07
週六
潘國靈:由形而上至生活化的創作之路
2010年7月24日 – 一向喜歡思考性、哲理性、概念性的本地作家潘國靈,在「第21屆香港書展」與讀者分享他的創作之路,以及介紹他的短篇小說新作《親密距離》。
 
潘國靈是小說作家、文化評論人,大學兼任講師。著有小說集《失落園》、《病忘書》、《傷城記》、城市論集《城市學》、《城市學2》、《第三個紐約》、文集《愛琉璃》、《你看我看你》,及主編《銀河映射,難以想像》、《王家衛的映畫世界》等。
 
同時,潘國靈也曾獲得多個獎項。他曾獲青年文學獎小說高級組冠軍、香港文學雙年獎小說推薦獎、中文文學創作獎等。2006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一年 期「利希慎基金獎助金」,遊學紐約及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07年,獲藝術發展局頒發傑出青年藝術獎(文學藝術)。
 
潘國靈在分享會上,談到他的寫作歷程。他說:「創作最初就像個人面壁的過程,又或像自轉,自我傾聽。我認爲思考和文字是最高級的麻醉品,所以開始了,就放不下。」他又表示,自己已從事創作14年,而《親密距離》是他的第4本小說,這短篇小說是由14篇作品組成的。
 
「我認爲,創作的路是早於落筆之前。原始的東西,是最重要的,因爲它 “Set the Tone”。在我孩提時候,太多孤獨,經常想到出神,自我問很多根源的問題,我的創作能量之一,就是因爲『放不下』,所以離不開,有一個執念 (obsession),沒有執念的人很難寫小說的。」潘國靈說。
 
潘國靈又說:「我也很喜歡概念,但概念要落實在生活,要有感覺,小說不同於哲學,就是把它抓落來,利用一個屬世的人物、場景、空間等來表達。 」
 
同時,潘國靈又表示Paradox這個詞很吸引他。他說:「現實生活不是非此即彼,不是對立的,很多時是同時並存的。就是用了這些,構思成了自己小說的城堡。」他續說:「我覺得藝術很多時是模棱兩可,不確定性多於確定性,出現很多複雜的寫法。」
 
潘國靈指,最初讀了很多宗教的書、喜歡研究存在主義、其後讀沙特、卡苗等的書。這些都經歷都影響了他的寫作。他說:「我最初很形而上,但慢慢我想抓回來,回歸生活,變得生活化。」

傳媒查詢

關永祥
電話:(852) 2584 4395
電郵:osbert.wc.kwan@hktd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