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2011 新聞稿

21
07
週四
英作家檢視中英兩國記錄 Julia Lovell新作剖析「鴉片戰爭」
2011年7月21日 – 「鴉片戰爭」對現代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對香港的命運更是舉足輕重。鑽研中國近代史的英國歷史學家Julia Lovell博士的最新著作《The Opium War: Drugs, Dreams and the Making of China》,嘗試以嶄新思維和角度探討這場戰爭對現代中國的意義。作者選擇在香港這座被捲入歷史漩渦的城市為新書展開全球推介,並且於昨日(7月20 日)在香港書展舉行「Global Launch: The Opium War」分享會。
 
該分享會為香港書展的英文作家分享會系列揭開序幕,並邀得資深文化評論家陶傑擔任主持,以及《亞洲書評》編輯Peter Gordon擔任嘉賓介紹講者。
 
Lovell博士在分享會上表示,英國劍橋大學的資料庫是其中一個她搜集資料的地方。由於中國和英國的資料記錄不盡相同,說法亦各有差異,所以必有 一方在捏造事實。她需要徹底分析兩國保存的文獻,猶如偵探把各方的所謂證據抽絲剝繭。她說:「中國的文獻記錄做得相當清楚,而英國文獻以維多利亞式手寫字 體書寫,所以並非易看」。她坦言,在搜集和分析資料的過程中,感受到鴉片戰爭對中國人構成的恥辱,令身為英國人的她感到蒙羞。
 
根據歷史書籍記載,時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查理·義律爵士(Sir Charles Elliot)因協助英商販運鴉片而導致中英貿易糾紛升級,引發「鴉片戰爭」。陶傑指出,義律爵士常被中國人指為「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大英帝國的魔 頭、首位侵略中國的人,但Lovell博士對義律爵士有不同的看法。她說:「儘管他被視為中英貿易糾紛及『鴉片戰爭』的幕後黑手,但義律爵士是厭惡英商的 自由主義者,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並討厭『鴉片戰爭』,他只不過是代罪羔羊而已。」
 
Lovell博士又認為,山高皇帝遠,在清朝道光皇帝的御書中可見,他對「鴉片戰爭」的來龍去脈似乎不太清楚,對形成一場戰爭的糾紛毫無頭緒,反映時任臣子設法蒙蔽主上。
 
談到「鴉片戰爭」對中國的歷史含義,Lovell博士認為這場戰爭對中國本身和其國家身份意義重大,它代表現代中國悲劇和國恥的序幕,也構成中國當代文化和當代政治的面貌。對中國人來說,「鴉片戰爭」是西方陰謀的記印,提醒著他們西方國家不可信。
 
英國歷史對「鴉片戰爭」的釋義截然不同;Lovell博士說,英國認為這是一場文明開化和捍衛自由貿易的戰爭。英國洋行Jardine Matheson在「鴉片戰爭」中發了大財,為了把其行為合理化和道德化,Jardine Matheson在英國進行反中國運動,並把中國形象妖魔化。電影《The Yellow Peril - The Mask of Fu Manchu The Yellow Parole》(1932)是一部描繪「鴉片戰爭」的影片,但從西方觀點出發,它更帶有種族歧視的色彩。由此可見,西方不斷扭曲「鴉片戰爭」的真正面貌。
 
第22屆香港書展一連七日(7月20至26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在閱讀中發現自己」為主題,共有526家參展商參展,配合近300場文化活動、合共約15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詳情請瀏覽香港書展網頁: www.hkbookfair.com
英國歷史學家Julia Lovell博士推出新作《The Opium War: Drugs, Dreams and the Making of China》。她醉心中國文化,起了個中文名字叫藍詩玲,曾先後翻譯魯迅小說和張愛玲著作《色.戒》。
陶傑認為,Lovell博士是以非官方和非教科書的手法解構鴉片戰爭的爆發原因。
香港書展英文作家分享會系列:
 
“Worlds within Our World – Use of Reality in Fantasy Fiction” by Ridley Pearson
日期:7月22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221
講者:美國小說家 Ridley Pearson
 
Open Public Forum 2011 “How and What and Why do Writers Write?”
日期:7月22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6時至晚上8時
地點:演講廳1及2
講者:David Starkey, Nicholas Coleridge, Tom Parker Bowles, AA Gill
主持:鄧永鏘爵士
 
“Fiction vs Non-fiction: Which Format is Best for Telling Your Story?”by Karl Taro Greenfeld
日期:7月23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30分至6時
地點:會議室S428
講者:Karl Taro Greenfeld
 
Public Session by Tabish Khair
日期:7月24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421
講者:Tabish Khair

傳媒查詢
新聞界如有查詢,請聯絡香港貿發局傳媒及公共事務部:

鄭悅朗
電話:2584 4393
電郵:gabrielle.yl.cheng@hktdc.org
關永祥
電話:2584 4395
電郵:osbert.wc.kwan@hktdc.org
何森源
電話:2584 4569
電郵:sam.sy.ho@hktdc.org
香港貿易發展局簡介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成立於1966年,是專責推廣香港對外貿易的法定機構,服務對象包括以香港為基地的貿易商、製造商及服務供應商。我們在世界各地設有40多個辦事處,其中11個在中國內地,為有意開拓海外和內地市場的港商提供服務,同時致力推廣香港作為全球企業與中國內地及亞洲經商的平台。同時,香港貿發局又通過不同的服務,包括貿易展覽會、網上貿易平台及產品雜誌,把全球數以百萬計的買家及供應商連繫起來。有關香港貿發局的其他資料,請瀏覽www.hktd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