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7 月 20 日 - 香港書展昨天(7月19日)的「世界視窗講座系列」,邀請到人稱「夕爺」的著名填詞人林夕,與一眾樂迷分享他三十年「詞海任我行」的創作經歷。他把他的詞 海生涯劃分為三個階段,由一開始抱着要把歌詞帶入文學殿堂的幼稚想法,到踏入第二個十年得到成就後換來的迷失,以及後來學懂在旋律框架內,讓歌詞跳出一千 種、甚至一萬種精彩好看的舞蹈。林夕坦承,歌詞是越寫越難,所以要時刻提醒自己毋忘初衷,要寫有意義的事,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想把歌詞帶入文學殿堂
大學主修翻譯的林夕,畢業後沒有選擇老師及翻譯等「安全」職業,反而想成為填詞人,於是想盡辦法走入唱片公司或電台工作,就是為做填詞人鋪路。
他形容自己當初有如穿件睡衣進入歌詞行業,以最舒適的狀態,無拘無束地寫最想寫的歌詞,「但我當時有一種抱負,希望可以憑我的歌詞,令歌詞進入文學殿堂。 今時今日回想,覺得好幼稚,當年的我無需要執着歌詞是否文學,不需要深耕細作,因為當有了功利心、有動機去寫,歌詞便會失去生命力。」
林夕猶記得,最初在詞海亂游,第一首登上流行榜的歌,就是非常文學的《吸煙的女人》,可是迎來不少負面評價。經反省後,他終於明白,歌詞跟現代詩不同,「歌詞是要聽的!因為歌詞其實是文字與音樂的一場完美結合,是如魚得水的婚姻。」
歌詞紙上寫「身價之作」四字
不甘心的他於是再創作兩首「機心之作」,就是《別人的歌》和《傳說》,「《別人的歌》講夜店歌手,主要想引起監製及歌手的共鳴。《傳說》則用文言文混搭白 話文,寫好後我更在紙上寫上『身價之作』四個大字,顯示自己好值錢,證明自己懂得寫大眾共鳴的歌詞。」果然這兩首歌為林夕打響頭炮,為了增加歌詞在市場上 的傳唱度,他更醉心學習填寫點題句 (Hook Line)等技術,成為金句王。
踏入第二個十年,林夕引用「走過一個天堂 少一個方向」的歌詞來總結,正因為在市場上得到成功及滿足感,他就如置身天堂,在自己舒適的地帶有點迷失,「當逗留天堂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自己仍要找第二 個天堂。」寫慣了暗戀及表白等愛情題材,他開始想從愛情中觀照生命的意義,想在不同的歌詞題材中,寫出一種哲理,「我希望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歸納為哲理 歌。」
歌詞為旋律服務
這段期間,林夕曾把佛學放到歌詞裏,但出來的效果有如現成的「止痛藥」,並未真正的療傷,於是他走進詞海的第三階段,學習更多感動及感染別人的方法,「我到今時今日仍希望可以繼續寫詞寫得聰明些、立體些,大前提是要先認識世界比較立體的面目。」
走過逾三十年的詞海,林夕深深領悟到歌詞必須為旋律服務,旋律的長短及情緒,給了歌詞一個框架,「所以要學懂在框架內訓練自己的聯想能力,讓歌詞被扣上腳鐐後,仍可跳出一場接一場好看的舞蹈。」